混凝土懸臂梁橋突破跨徑局限
2010-06-07 來源:中國橋梁網
由于簡支梁橋在跨徑上的局限,為獲得更大的跨徑,懸臂梁橋應運而生。懸臂梁是指從橋墩或橋臺伸出懸臂,在兩個懸臂之間架設簡支梁,減小跨中的正彎矩,而在支座的梁上承受負彎矩。達到增加跨徑的目的。在中國古代的石木梁橋中有不少成功的實例。
上海市早在1922 年建成廠中國第一座鋼筋混凝土懸臂梁橋― 西藏路橋,最大跨徑36 . 58 米。1927 年又修建了河南路橋,最大跨徑37 . 64 米。20 世紀五六十年代,又參照蘇聯圖紙,建造了一批鋼筋混凝土懸臂梁橋,最大的跨徑33 米。1964 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建成的南寧邕江橋,主橋7 孔跨徑達55 米,顯然大大超過了同時代的簡支梁橋,是中國最大的鋼筋混凝土懸臂梁橋。
但是,鋼筋混凝土懸臂梁橋,開裂較嚴重,懸臂部分與支承掛梁的牛腿也較易開裂。預應力混凝土材料出現后,也有少量預應力混凝土懸臂梁的實例,如成昆鐵路孫水河5 號橋,跨徑32.3 + 64 . 6 + 32 . 3 米,天津市獅子林橋,跨徑24 + 45 + 24 米。但即使是預應力混凝土技術的介人也沒能改變懸臂梁橋被T 型剛構橋代替的命運,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它是一種簡支梁和T 型剛構之間的過渡橋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