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資訊 > 正文
大瑞鐵路高黎貢山隧道1號豎井打破國內鐵路豎井最深紀錄
2019-09-29 來源:央廣網(wǎng)

  央廣網(wǎng)保山9月27日消息(記者李健飛 通訊員張偉明 許為國 周靖博)9月27日,經過建設者1200多天的晝夜奮戰(zhàn),正在建設中的大(理)瑞(麗)鐵路高黎貢山隧道1號豎井完成掘砌,到達地面以下最深點762.59米,打破國內鐵路豎井最深紀錄,為加速隧道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全長34.5公里的高黎貢山隧道,自云南怒江西岸橫穿高黎貢山山脈,跨龍陵縣全境進入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境內,全長34.5公里,是亞洲雙線單洞最長隧道。其穿越19條斷裂帶,最大埋深1155米,因為幾乎涵蓋所有隧道施工不良地質和重大風險,被專家稱為隧道建設“地質博物館”。而深達762.59米的1號豎井也創(chuàng)造了國內同類工程施工先例。

  豎井是高黎貢山隧道最重要的輔助坑道,肩負增加作業(yè)面實現(xiàn)“長隧短打”和后期鐵路運營通風的重要任務,成功開挖到井底,標志著隧道正式進入水平隧道施工,待井底車場開挖和裝備更換后,井下可增加4個作業(yè)面,提升隧道施工中的出碴與進料效率,改善施工環(huán)境,加快隧道正洞開挖速度。

  然而豎井建設卻充滿挑戰(zhàn)。“豎井全在花崗巖地層,因花崗巖地層裂隙比較多,止不住水,所以水就從上到下流個不停,基本上井有多深水壓就有多大。”中鐵隧道局大瑞鐵路項目部總工程師司景釗說。

  施工過程中,豎井多次發(fā)生突泥涌水、垮塌等險情,建設各方邀請專家現(xiàn)場把脈,20余次研討處理方案。

  “豎井內涌水最大的時候,每小時可以達到300多立方米,700多米深的井底,水壓也相當于700米深的海底。如果不及時抽排水,1小時就會淹井10米以上。”司景釗說,我們幾乎是85%的時間用來治水,15%的時間用來掘進。

  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工人們每次下井施工,都要乘坐吊桶,面積不到5平方米,乘坐不能超過5人,而且上下其間沒有燈光照明。從井口到井底,需要四五分鐘的時間,豎井內施工區(qū)面積不足30平方米,每個工人相當于在一個普通的餐桌上作業(yè)。因涌水不斷,工人們的防水服幾乎起不到作用,近乎泡在水里,一個班要堅持8個小時。

  “每次下井作業(yè),就是一次從‘云端’到‘地心’的旅行。”現(xiàn)場工人師傅說。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工人們輪班施工,24小時不間斷作業(yè)。

  為克服豎井圍巖縱向節(jié)理發(fā)育、突泥涌水、富水花崗巖等地質難題,隧道采用“探、注、掘”相結合的系統(tǒng)治水措施,降低施工風險。

  “我們干了40多個月,中間進行了12次的工作面注漿,采用26個鉆孔、雙層注漿的方案,從而保證了井筒掘砌全在注漿范圍之內,減少了整個井筒的水量,從材料和工藝上均進行了不同的改進。”司景釗如是說。

  經多次改進后,豎井建設形成了開挖系統(tǒng)、出碴系統(tǒng)、懸吊系統(tǒng)、絞車提升系統(tǒng)等機械化流水線,實現(xiàn)了打眼、爆破、出碴、模板安裝、混凝土澆筑等全流程機械化作業(yè),加快施工進度。歷經1200多天的奮戰(zhàn),順利完成762.59米深度的掘砌。

  大瑞鐵路全長330公里,是中緬國際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中長期鐵路網(wǎng)規(guī)劃》完善路網(wǎng)布局和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交通基礎設施。建成通車后,大理到瑞麗的行車時間將由現(xiàn)在公路的6小時,縮短到2個小時左右,將極大改善滇西地區(qū)的交通運輸格局,結束云南省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不通火車的歷史,對推動我國與東盟國家的經貿合作與人員友好往來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