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精英 > 正文
王秀燕:在工程幕后默默奉獻18年
2015-03-09 


   圖為王秀燕近照。(趙桂軍 攝)

   工程試驗檢測人員不在前臺露面,不在現場指揮,卻從事著重要的復雜腦力勞動,干著繁重的力氣活,為控制工程質量、降低工程成本發(fā)揮著關鍵作用。中國鐵建十七局集團建筑公司吉圖琿客專工程項目部試驗室主任王秀燕,就是這樣一位默默奉獻在重點工程幕后的巾幗,用青春捍衛(wèi)著工程質量和企業(yè)尊嚴。她也榮膺集團公司“三八紅旗手”、“試驗檢測先進工作者”、項目部“先進工作者”等榮譽,今年又被評為“中國鐵建巾幗標兵”,成為中國鐵建6萬多名女職工學習的榜樣。

   扎根工地 忘我工作

   王秀燕畢業(yè)于天津國土資源和房屋職業(yè)學院房地產經濟管理系,自1997年參加工作以來,18年如一日扎根施工一線,從事試驗檢測工作,愛崗敬業(yè),刻苦鉆研,參建了河北井元公路、贊昔公路、荷關高速公路、集團中心醫(yī)院辦公樓、中南鐵路通道等工程,積累了豐富工作經驗,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工程檢測人員。

   試驗數據是判斷工程質量合格與否的重要依據,而要想做到工程試驗檢測科學準確,必須具備扎實的業(yè)務功底。為了適應施工生產需要,迎接檢測工作挑戰(zhàn),王秀燕注重業(yè)務知識學習,積極掌握最新檢測技術和施工規(guī)范,學習施工技術。良好的學習習慣,造就了扎實的業(yè)務功底,她利用業(yè)余時間學習,取得交通部質監(jiān)局組織的試驗人員從業(yè)資格考試檢測工程師證書,進而能在更廣闊領域施展才能。

   試驗工作又苦又累,每天需要重復做大量工作。王秀燕把好原材料進場關,在混凝土施工中,嚴格檢測每一批進場的水泥、粉煤灰等的質量,確保用到工程上的原材料合格。在混凝土攪拌中,她檢測砂、石的含水率,出具施工配料單,檢測砼坍落度、含氣量等,不容有任何閃失?;炷猎噳K每塊重10至20斤,她每天制作幾十塊、10多組,重達1000斤,機械般地連續(xù)裝模、拆模、搬運、養(yǎng)護、試壓,吃飯時拿筷子的手都是發(fā)抖的。

   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項目部剛組建時,無場地,無設備,缺試驗員,王秀燕白天去現場參加試驗室規(guī)劃和建設,晚上整理試驗室驗收資料,制定規(guī)章制度,聯系所需檢測設備。設備進場后,她逐件逐套地清點、擺放、安裝到位。工地建設臨時設施,條件艱苦,她在工地一呆就是一天,經常連一口水也喝不上,晚上還要加班整理試驗室報批資料。經過一個月辛苦工作,安裝、調試、鑒定完試驗儀器,設備正常運行,通過業(yè)主驗收;攪拌站試拌,混凝土性能指標符合技術要求;澆筑了5標段首根樁基。

   為了保質保量完成測試任務,不管是在轟隆的噪音環(huán)境,還是在高溫的電熱板和電烘箱前,或是雙手泡在冬天刺骨的冷水中,王秀燕從不叫苦叫累,還經常加班加點地工作。在施工一線,她沒有公休日,還犧牲了許多中午、晚上的時間,全身心投入到檢測工作中,在平凡崗位上實現著人生價值。雖然條件很艱苦,工作很辛苦,但她從未打過退堂鼓。憑著忘我的工作熱情,吃苦耐勞的精神,成長為了公司試驗領域的一名尖兵和帶頭人。

   一絲不茍 呵護精品

   王秀燕性格耿直,對人對事實事求是,對待工作一絲不茍。她堅持“科學、客觀、嚴謹、公正”的工作準則,用數據說話,對每項檢測任務都提前制定詳盡準確的檢測方案,熟悉掌握檢測規(guī)程、規(guī)范及設計文件,校準儀器,剔除不確定因素,對樣品和構件反復論證檢測,確保檢測數據客觀公正。對施工中出現的問題,千方百計爭取用最合理、最優(yōu)化的方法解決。憑借良好職業(yè)操守和優(yōu)質服務,她為工程質量控制、建設精品工程做出大貢獻。

   中南部鐵路通道項目有逾600萬立方米的路基土石方工程,為確保正常施工,開工前,王秀燕帶領同事們出據了大量土方數據。檢測工作量大,每天需出據大量數據資料,如果出不來、延遲或不準,會影響施工現場報檢和下一道工序施工,影響工程質量或加大工程成本。管段內土質各不相同,她頂著驕陽到各個取土場現場取樣,分別做出檢測報告,用科學數據規(guī)范施工。她遵循嚴謹的工作作風,深入現場掌握第一手資料,全天候跟蹤檢測,施工到哪里就檢測到哪里,能當天出的資料和數據絕不拖延到第二天,最大限度滿足施工需要。項目百日大干階段,她帶領試驗人員加大試驗檢測頻率,按照“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評估”的方法,嚴把質量關。工期緊時,她泡在拌和站、路基現場,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第二天仍然出現在施工需要的地方。

   王秀燕所在的中南通道5標四分部混凝土施工任務共計17萬余立方米,如何能配制更經濟、適用的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就顯得尤為重要,她帶領試驗室同事從原材料選用開始,選配、優(yōu)化各類工程施工配合比,通過材料比選,在混凝土各項指標均滿足設計規(guī)范要求的基礎上降低水泥用量、外加劑摻量,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僅此一項即為項目節(jié)約資金逾200萬元。她對承臺等大體積混凝土配合比進行單獨設計,降低施工中溫升的影響,及時對拌和站混凝土質量情況跟蹤反饋,加強施工全程質量監(jiān)控,帶領試驗室人員24小時輪流值班,對出現問題現場分析,現場解決,從根本上解決了預拌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

   中南通道施工接近尾聲后,王秀燕又默默收拾行囊,在2014年“十一”國慶黃金周期間奔赴離家更遠的新戰(zhàn)場——吉圖琿鐵路客運專線站房工程項目。該項目四個站房使用商品混凝土,通過考察得知,當地商砼站的地材和混凝土達不到鐵標要求,她就到當地的砂、石料場取樣,挨個檢測,試驗合格后,與商砼站聯系換砂、石料,對照圖紙設計每個站所需混凝土配合比,在短時間里設計了44組混凝土配合比,且在56天檢測后,各項指標滿足標準要求。項目部與當地三個商砼站簽訂了砼供應合同,保證了混凝土工程順利施工。線路長、材料檢驗項目多,她奔波于工地與試驗室之間,嚴控原材料和施工過程質量,確保了工程優(yōu)質。

   傾囊傳技 培養(yǎng)新人

   作為一名老試驗人員、試驗室主任,王秀燕肩負著帶好一班人的職責。她負責的試驗室,人員大多是剛畢業(yè)的學生和從別的崗位充實到試驗室的新手,缺乏實踐經驗。為此,她主動挑起傳、幫、帶的重擔,晚上組織大家學習標準規(guī)范,白天拿著標準手把手地教,還規(guī)定每人每晚學習一種原材料試驗法,由她出題,每月組織閉卷考試。就這樣,她把自己的工作經驗傾囊傳授給年輕同志,幫助他們提高業(yè)務水平,促進了試驗室整體水平的提高。如今,她帶出的多名徒弟已成為公司國內外多個工程項目的骨干人才,去年帶出的兩名徒弟,有一名已奔赴新工地開展工作。

   舍家為國 虧欠親人

   “不想兒子還行,想起來特別傷心!從小到大,我基本上沒有帶過兒子。如今,自己越跑越遠,離家越來越遠,越照顧不上兒子了!對兒子的虧欠此生難還!”王秀燕含淚說。

   孩子是母親生命的延續(xù),承載著母親對未來的期盼,天底下又有哪個母親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可是,為了工程建設,王秀燕在生子百天后就去了工地,兒子從小到大就吃了三個月母乳,是對著照片學會叫“媽媽”、記住媽媽的模樣。待到孩子在老家上完幼兒園,她又到新項目擔負新使命,考慮到孩子的學習,她又把孩子寄養(yǎng)在弟弟家,這一待就又是五年。如今,兒子趙澤宇已經12歲了,母子團聚時間加起來卻還不足兩年。孩子的成長讓她感到莫大的欣慰,孩子越來越懂事,理解媽媽了,知道媽媽睡眠不好,時常加班,總是在電話里叮囑媽媽注意身體。“我有機會回家,就帶著兒子逛書店。但愿下一個工地離家近一點,兒子要上初中了,我真該照顧他了!”她說。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王秀燕領導的項目部試驗室榮膺集團公司“試驗檢測先進單位”、“工人先鋒號”、“先進女工班組”,她也榮獲多項殊榮。她表示,要繼續(xù)堅守工程幕后,呵護精品工程建設,為建設一流房建企業(yè)作貢獻。(趙桂軍、侯麗光)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