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橋精英 > 正文
橋隧設計的“排頭兵”
2012-07-27 來源:甘肅經濟日報
題記:當一座橋梁或一座隧道建成時,人們關注最多的是建設者的艱辛,敬佩的是建設者的無私,但很少有人想到橋梁美麗的身姿、隧道雄壯的體魄,也凝聚著設計人員的智慧和奉獻,記者就帶您走近他們、了解他們……

  在蘭州市榆中縣一個未開業(yè)的賓館內,20多臺電腦整齊地擺放在一間會議室內,20多名年輕人手持鼠標,眼盯屏幕,嫻熟地操作著鍵盤,他們就是省交通規(guī)劃勘察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橋隧設計處的設計人員。他們冒著盛夏的炎熱已經在這里封閉加班十多天了,為的是在七月底之前拿出蘭州市小西湖立交橋改造施工圖。

  7月15日,設計院黨委書記胡殿弼慰問加班的設計人員時,不無感慨地向記者說,橋隧設計處是一支能吃大苦、能打硬仗的優(yōu)秀設計團隊,多次獲得“先進集體”、“先進黨支部”、“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稱號,今年“七一”前夕,被省交通運輸廳直屬機關黨委評為“優(yōu)秀黨組織。

  團隊,打造一流

  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省交通設計院近幾年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zhàn)略,在“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中,把人才培養(yǎng)和隊伍建設作為破解難題的重中之重,特別加大了對高層次人才、技術帶頭人、短缺人才的引進和培養(yǎng)力度。

  2006年,設計院引進一名技術過硬的橋梁設計人才武維宏,并聘任他為橋隧設計處主任工程師、公司副總工程師。盡管武維宏的初始學歷不高,但他憑借超強的技術能力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逐漸成為該院橋梁設計的技術帶頭人。

  不拘一格用人才,體現(xiàn)了省交通設計院唯才是舉的用人理念。在“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chuàng)造”的良好氛圍中,設計院加大人才引進力度,近幾年引進、培養(yǎng)博士研究生13名,碩士研究生92名,并積極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將他們推向設計生產一線,挑起設計工作的大梁,在勘察設計實踐中錘煉隊伍,增長才干。橋隧設計處是這支隊伍中的優(yōu)秀團隊之一。

  在充分發(fā)掘引進人才潛能的同時,橋隧設計處大力鼓勵員工參加在職學歷教育,積極為工程技術人員提供培訓深造機會,讓他們及時學習和掌握本專業(yè)領域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標準、新規(guī)范。同時,加強與省內外勘察設計單位的合作,推動學術交流活動,緊緊跟蹤橋隧設計的前沿技術。

  結合工作實際,橋隧設計處開設了“技術講壇”。處長唐學軍、主任工程師武維宏等技術帶頭人針對橋隧設計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定期不定期與技術人員分析、總結、交流、探討,力求找到解決技術難題的最佳方案,實現(xiàn)資源共享。

  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多種形式的技術教育,加速了橋隧設計隊伍建設。橋隧設計處現(xiàn)有員工24人,平均年齡32歲。其中,黨員18人,占職工總數(shù)的75%;35歲以下的青年員工19人,占職工總數(shù)的79%;碩士以上學歷12人。一支學歷層次高、隊伍年輕化、創(chuàng)新意識強、富有戰(zhàn)斗力的優(yōu)秀設計團隊正在迅速形成。

  難題,逐一破解

  西部大開發(fā)十年來,我省高速公路建設轉戰(zhàn)河西、隴東、隴南等地,由于這些地區(qū)地形地質情況極為復雜,因而特種橋梁和特長公路隧道項目居多,每個項目對于橋隧設計處來說都具有極大的挑戰(zhàn)性,同時也面臨著技術創(chuàng)新的極大機遇。面對挑戰(zhàn)與機遇,橋隧設計處全體員工刻苦學習鉆研,在關鍵性技術問題上下足了功夫。

  劉家峽黃河大橋是臨夏折橋至蘭州達川二級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作為主跨536米的單跨桁式加勁梁懸索橋,當屬西北第一跨度。國內雖已建成千米級懸索橋數(shù)座,但該橋為二級公路橋梁,橋面在國內同規(guī)模橋梁中最窄,橋梁每米重量僅為其他大跨懸索橋重量的1/2~1/3,抗風問題尤為突出,加之橋兩岸地震動參數(shù)不同,這就給設計帶來諸多困難。針對該橋設計中的關鍵性技術問題,主任工程師武維宏提出了劉家峽黃河大橋“巖體特性及岸坡穩(wěn)定性研究”“抗風性能研究”“疲勞性能研究”和“抗震性能研究”四個科研課題。他帶領技術人員從地質結構入手,對提高顫振的措施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整套可行性論證方案。同時,通過20多種啟動措施的試驗,確定了氣動抗風措施。

  在高海拔特長公路隧道通風方案研究方面,橋隧設計處也取得突破性進展。由他們設計的烏鞘嶺地區(qū)特長公路隧道群,其規(guī)模之大、海拔之高在國內罕見。隧道群不僅穿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而且還穿越幾個大的地質斷裂帶,這給隧道結構及通風設計帶來很大難題。橋隧設計處在沒有可借鑒工程實例的情況下,大力挖掘現(xiàn)有人力資源潛能,查閱大量資料,在國內公路隧道建設中首次采用靜電除塵的通風方案。

  創(chuàng)新,矢志不渝

  創(chuàng)新是設計的靈魂。處長唐學軍介紹說,橋梁、隧道設計,如果按部就班套標準圖,不僅出圖快、工作量小,而且建設過程中意見少、置疑少、麻煩少;如果創(chuàng)新設計,就可能冒失敗的風險,還會大大增加工作量及成本投入。但是,處里仍然矢志不渝地積極培育技術人員的創(chuàng)新意識,大力鼓勵技術創(chuàng)新,讓技術人員努力發(fā)揮聰明才智,把設計當“創(chuàng)作”來完成,真正“創(chuàng)作”出一流的設計作品。

  在蘭州南繞城高速公路設計中,橋隧設計處在路線方案、隧道洞門、立交方案、西固大橋景觀等方面,均進行了內部設計方案征集。武維宏說:“西固大橋從橋位選址到橋型選擇再到橋梁設計,反復多次。技術人員克服種種困難,通過與各個不同業(yè)主單位協(xié)調溝通,組織召開多次協(xié)調會議,最終確定目前橋位,較《工可》方案路線短1.4公里,節(jié)約投資約2億元,提高了路線指標,消除了橋頭安全隱患。”

  劉家峽大橋的設計,凸顯了橋隧設計處的創(chuàng)新精神:目前全國唯一一座主塔采用鋼管混凝土澆筑的懸索橋;鋼管混凝土橋塔為目前國內最大直徑的鋼管混凝土結構;采用“水平翼板+下中央穩(wěn)定板+車行道欄桿”局部封閉,改變風場,提高橋梁顫振穩(wěn)定性,具有獨特性和唯一性;采用伊斯蘭民族建筑風格,以橋塔為中心進行全橋景觀設計……劉家峽大橋的設計創(chuàng)造了數(shù)個國內、省內第一。為進一步調動技術人員開拓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橋隧設計處對此橋的主要設計人員武維宏、楊志雄、曾志剛、舒春生等進行了表彰獎勵。

  今年4月份,橋隧設計處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做大、做強、做美蘭州的號召,積極參與蘭州市過街通道工程設計招標,只用了短短的一周時間,他們就做出了17座人行天橋的設計方案,其中,有5個方案中標。這5個方案在“結合蘭州實際,突出重點,打造亮點,體現(xiàn)特色”、充分體現(xiàn)“一橋一景”方面,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位于南濱河中路的上河苑天橋,極力突出特色雨篷,雨篷采用透明陽光板,陽光板上輔以奔跑圖案,與蘭州國際馬拉松相呼應;七里河天橋采用拱桁結構,拋物線和直線和諧相處,充滿柔美與剛勁;新東部市場天橋采用了自動扶梯,頂棚采用飄帶造型;位于南濱河路中段的水車園天橋,其外觀體現(xiàn)出古水車磨坊風格;永昌路南口天橋的平面曲線布置和淺碟形主梁使得橋體充滿韻律感,形似一個正在舞動的“L”,意取“蘭州”的大寫首字母。一張張風格獨具的設計圖紙,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出設計人員矢志不渝的創(chuàng)新意識,也包含著設計人員的心血和汗水。

  重任,勇于擔當

  2011年下半年以來,橋隧設計處先后承擔了王格爾塘立交設計、蘭州南繞城高速公路初步設計審查修改、渭武高速公路初步設計外業(yè)勘察、蘭州市17座人行天橋方案、小西湖立交橋改造等設計,同時還要全力做好徐古高速、雷西高速、武灌高速、劉家峽大橋等項目的設后服務工作,任務極為繁重。

  橋隧設計處近期承擔的蘭州市小西湖立交橋改造項目,是該處決心在市政橋隧設計領域創(chuàng)品牌、樹形象的一個項目。按有關部門要求,此橋施工圖設計工作只有十多天時間。在這么短的時間里,他們得拿出五六百幅各類施工圖,工作量之大前所未有。為了高質量拿下這項任務,橋隧設計處組織了一支由21名設計人員(包括從設計院其他部門抽調的8名橋隧設計骨干)組成的精干團隊。他們分為異形結構、常規(guī)結構、下部結構、舊橋加寬4個工作小組,采取封閉加班的形式,每天工作都在十三四個小時。目前,這項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

  在這個優(yōu)秀的設計團隊里,黨組織和黨員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橋隧設計處黨支部緊緊圍繞勘察設計中心工作,切實加強黨支部建設,結合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破解難題活動、效能風暴行動等活動的開展,著重加強黨員的思想建設、能力建設和作風建設,積極引導黨員干部立足崗位創(chuàng)先進、履職盡責爭優(yōu)秀,在努力完成生產任務、推進公司又好又快發(fā)展中打硬仗、作貢獻,充分發(fā)揮了黨支部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處黨支部的帶領下,橋隧設計處黨員職工不畏艱辛,勇挑重擔,奮勇拼搏,承擔了一個個急、難、險、重設計任務。2010年8月8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暴發(fā)后,武維宏等橋隧設計處的黨員參加了省交通設計院搶險突擊隊,三赴舟曲,參與抗洪搶險救災工作。大家一定還記得舟曲城江橋那座舟曲主城區(qū)唯一可以過江的橋梁。為了盡快搶通“生命線”,省交通運輸廳舟曲搶險救災前方指揮部要求省交通設計院于2010年8月24日當天完成該橋檢測加固工作報告、結構計算分析報告和加固所需的施工圖紙。這相當于要將平時至少需要一周的工作量用一天來完成,難度之大可想而知。關鍵時刻,武維宏和其他突擊隊員沒有半點退縮,在前一天僅休息兩三小時的情況下,將任務按小時分解到人頭。這一天,他們滴水未進,滴米未食,連續(xù)工作19個小時,竭盡全力按時提交了全部圖紙。

  設后服務也是橋隧設計處一項重要的任務。朱小明、王永剛2位博士克服高海拔環(huán)境帶來的不適和困難,長駐工地,與建設單位一起解決烏鞘嶺特長公路隧道群施工技術難題。龐小沖在氣候條件惡劣的隴南山區(qū)一呆就是兩年,為武罐高速公路51座隧道提供了高效、有力的技術服務。

  今年5月,省交通工會在全省公路建設工程中開展了以“賽質量、賽安全、賽管理、賽廉政、賽文明、賽創(chuàng)新、講協(xié)作”為主要內容的“當好主力軍,建功十二五”創(chuàng)先爭優(yōu)勞動競賽活動。唐學軍說,橋隧設計處將以此項活動為契機,繼續(xù)發(fā)揚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精神,力爭在全省橋隧設計工作中取得新成績、實現(xiàn)新目標,為我省交通運輸發(fā)展建立新功。

Copyright © 2007-2022 cnbridge.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010-64708566 法律顧問:北京君致律師所 陳棟強
ICP經營許可證100299號 京ICP備10020099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3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