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況
蘇通大橋位于江蘇省東部的南通市和蘇州(常熟)市之間,西距江陰長江公路大橋82公里,東距長江入海108公里,是交通部規(guī)劃的黑龍江嘉蔭至福建南平國家重點干線公路跨越長江的重要通道,也是江蘇省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蘇通大橋對完善國家和江蘇省干線公路網、促進區(qū)域均衡發(fā)展,緩解過江交通壓力、改善長江安全航運條件等都具有十分顯著的作用。
蘇通大橋工程起于通啟高速公路的小海樞紐互通,向南經張芝山鎮(zhèn)至竹行鎮(zhèn)跨省道S325公路,經南通農場接大橋北岸引橋、跨江主橋、專用航道橋和南岸引橋,向西南方向跨通港公路,經吳市西、陸家市西,終于蘇嘉杭高速公路董浜樞紐互通。路線全長32.4公里,主要由北岸接線工程、跨江大橋工程和南岸接線工程三部分組成。
l、跨江大橋工程:總長8206米,其中主橋采用100+100+300+1088+300+100+100二2088米的七跨雙塔雙索面鋼箱梁斜拉橋,為世界第一大跨徑斜拉橋;專用航道橋采用140+268+140二548米的鋼連續(xù)梁橋,為同類橋梁工程世界第二;南北引橋采用30、50、75米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梁橋;
2、北岸接線工程:路線總長15.1公里,設互通立交一處,主線收費站、服務區(qū)各一處;
3、-南岸接線工程:路線總長9.1公里,設互通立交一處。
蘇通大橋全線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計算行車速度接線為120公里/小時,跨江大橋為100公里/小時,全線橋涵設計荷載采用汽車一超20級,掛車一120。其中,主橋通航凈空尺度為高62米,
寬891米,滿足5萬噸級集裝箱貨輪和4.8萬噸級船隊通航需要。全線共需鋼材約20萬噸,橋涵1昆凝土100萬方,填方300萬方,占用土地一萬多畝,拆遷建筑物10萬平米。工程總投資約60余億元,計劃建設工期為六年。
二、前期工作
蘇通大橋前期工作開始于1991年,1998年我省上報了蘇通大橋項目建議書,國家計委于2001年6月以計基礎[200門1089號文批復了項目建議書。
2001年9月,我省上報蘇通長江公路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2001年11月,交通部委托部規(guī)劃研究院組織專家對工可進行行業(yè)評審。2001年12月,江蘇省和交通部聯(lián)合在南京主持召開了蘇通大橋國際技術研討會,來自國內外的19位著名橋梁專家出席了會議,就蘇通大橋設計、施工、管理等方面的關鍵技術問題進行了研討。2002年2月,受國家計委委托,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組織專家對工可報告進行了評估。2002年4月26日,中咨公司評估報告上報國家計委。2002年10月23日,國務院辦公會議討論通過蘇通大橋工程項目。
蘇通大橋是世界級特大跨徑橋梁,技術難題多,江蘇省交通廳超前組織開展初步設計作為技術儲備。2001年年底通過招標確定中交公路規(guī)劃設計院、江蘇省交通規(guī)劃設計院、同濟大學以及丹麥COWI咨詢公司四家組成的聯(lián)合體承擔蘇通大橋初步設計工作。在招標過程中,多家國外著名公司與國內設計單位聯(lián)合,參與了競爭。
今年起,近40名設計人員集中在南京進行現(xiàn)場設計,分三個階段完成了全橋初步設計工作,即將上報交通部審批。為了嚴把設計質量關,我們委托高水平的國內外專業(yè)橋梁設計咨詢公司,進行全面復核驗算和咨詢審查。
為了在設計方案中充分借鑒國內在大跨徑橋梁建設方面積累的經驗,
2002年5月,我們打破常規(guī),向國內八家著名橋梁施工單位征集了施工方案和關鍵施工技術措施,組織深化了特大型深水基礎施工方案。
三、關鍵技術難點
蘇通大橋主橋擬采用主跨1088米雙塔雙索面鋼箱梁斜拉橋,比日本多多羅大橋和法國諾曼底大橋長出200米左右,比目前香港計劃建設的昂船州大橋(1018米)長70米,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斜拉橋。與國內外其它類似工程相比,蘇通大橋比較集中地存在氣象條件差、水文條件復雜、基巖埋藏深、通航標準高等建設條件方面困難,為此,我們在蘇通大橋前期工作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有關調查研究,基本摸清了橋位區(qū)的建設條件。國內數(shù)十家單位參加了30多項有關測繪、河勢、水文、地質、環(huán)保、航運、氣象等建設條件方面的調研、試驗、分析和勘察工作,完成成果報告40余份,并全部經過專家評審驗收,為設計、施工和管理提供了完整、可靠的基礎資料。
蘇通大橋具有高、深、長、大的工程結構特點。高,主要體現(xiàn)在塔高,從水面以上起算,蘇通大橋主塔高達298米,為世界第一高橋塔;深,主要為超大型基礎埋置深度達80米;蘇通大橋主跨跨徑達1088米,鋼箱梁和斜拉索長度達2088米和580米,均為世界之最;大,是由于高、深、長等橋梁結構特點和特殊的建設條件,蘇通大橋具有超大型的工程規(guī)模,且設計、科研、施工和建設管理的難度很大,存在較多的工程技術難點和風險。我們在充分調研國內外同類工程經驗的基礎上,針對橋梁結構特點,對各類技術難點和風險進行仔細分析,并超前開展規(guī)劃研究,與國內近10個科研院校合作,在船撞力分析及防撞研究、基礎與土體共同作用分析、基礎沉降、橋墩沖刷、河床穩(wěn)定、結構抗風、結構抗震、結構穩(wěn)定、結構空間非線性、斜拉索減振、結構抗疲勞試驗、施工安全風險分析及對策等19個專題進行研究分析和科學試驗,基本包含了大橋設計、施工和管理的各個方面,并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陣為蘇通大橋建設提供充分的技術保障。
與國內其他特大型橋梁相比,蘇通大橋的前期專題研究和科學試驗無論在數(shù)量、范圍,還是在深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通過各類專題研究和科學試驗,可以選擇更優(yōu)的方案,降低工程難度、化解工程風險,確保蘇通大橋建設的順利進行。
四、組織機構
2001年10月17日,江蘇省與交通部在南京召開了蘇通大橋建設省部協(xié)調會,決定成立由江蘇省領導和交通部領導組成的蘇通大橋省部建設協(xié)調領導小組,由回書記擔任組長。經省政府批準,成立了江蘇省蘇通大橋建設指揮部和江蘇蘇通大橋有限責任公司,合署辦公,負責蘇通大橋項目建設管理工作。將成立蘇通大橋技術顧問組和專家組,為工程建設獻計獻策和技術把關,并將聘請國內外橋梁專家作為技術顧問,常駐現(xiàn)場,及時研究解決工程建設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問題。蘇州市、南通市分別成立了市蘇通大橋建設指揮部,協(xié)助省大橋指揮部工作并負責轄區(qū)接線工程建設管理。